春季气温回暖,是生猪生长发育最快季节,受倒春寒、降雨等天气影响,易滋生细菌、病毒,因此春季也是猪疫病的高发期。常见有猪瘟、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一旦出现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则会导致猪病的规模性爆发,带来极大经济损失。科学有序做好春季常见猪病综合防控,是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加强猪群饲养管理。猪场严格落实“全进全出”养殖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引种检测,引种前做好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非洲猪瘟、猪流行性腹泻和口蹄疫等病原和抗体检测。二是隔离饲养,引入后避免直接混群。引种后要隔离饲养28天以上,隔离期间确保人员及饲料、兽药等物品专人专物专用,异常猪群及时进行检测。三是要科学调整猪群饲养密度。养猪场要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减少疫病传播风险。四是要注意春季猪舍保暖,确保猪舍内环控设备正常运转。五是确保营养供给充足。保证饲料的新鲜无霉变和饮水清洁,做到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营养搭配合理。
二、加强猪场主要疫病检测和诊断。猪场要开展季度监测,采集不同阶段不同日龄的猪血样,送到相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关注猪群的免疫效果,同时日常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猪群的临床巡查和异常猪采样检测。秉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治结合的原则,最大限度阻断疫情扩散,降低养殖损失。
三、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消毒可有效降低、消除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猪场应严格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对环境、饮水、物资和人员的管理消毒,尤其是入场的车辆、物资和人员的消毒。要定期对猪场周边道路和场内道路及其环境开展消毒,出入口消毒池及时添加消毒液,定期更换消毒剂。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可选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对产房、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进行带猪消毒。环境消毒可选用0.5%的戊醛溶液、0.2%、0.3%的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0.2%-0.5%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溶液,必要时可采用高温火焰消毒。舍内环境消毒可选用0.2%、0.5%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溶液。饮水可选含氯消毒剂。疫情高风险时期,也可用碱石灰混悬液(15%-20%的石灰乳+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消毒。
四、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养殖场应切实提高人、料、水和工具等病原传入高风险因素的管理。严格限制人员进出,落实更衣换鞋、消毒及淋浴等各项管理制度;严禁外来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进场,场内车辆进出应彻底清洗和消毒;建立养殖场生物媒介防治计划,灭鼠灭蝇,降低生物煤介传播风险。
五、做好疫苗免疫预防。对口蹄疫、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疫病有规划地开展疫苗免疫接种,预防多病混合感染,降低危害。猪场要根据本场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选择合格、质量可靠的疫苗制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免疫注射应一猪一针头,加强消毒,防止人为传播疫病。免疫后要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确保达到群体免疫效果。要严格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运输和储存疫苗,防止因温度不当影响疫苗质量。
六、做好药物预防和保健。春季由于气温上升疫病病原活跃,导致猪场细菌密度增加。猪场需要重点关注猪群的药物预防和保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防止春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多变、更换饲料等应激因素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
七、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要对病死猪、排泄物和污染物等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转交病死动物时,要选择远离养殖场的可清洗消毒的硬化地面进行交接,完毕后,要对车辆、人员等进行彻底消毒。要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对病死猪污染的圈舍环境、包装物等进行病原消杀。